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泗阳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主要成就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泗阳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和“五个迈上新台阶”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六项提速提升提效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五化协调并进”,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为“十二五”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 ——五年来,我们紧盯全面小康,合力谋求跨越,县域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00亿元、300亿元大关,达到360亿元,年均增长1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迈20亿元、30亿元台阶,达到33.68亿元,年均增长21.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完成工业增值税4.3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3.5倍、2倍;完成工业用电量13.15亿千瓦时,增速连续4年全市第一;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60.15亿元、269.55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73.34%、167.52%;省定2003版小康核心指标全面达标。发展质态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17.8∶50.1∶32.1调整为14.6∶50.7∶34.7,二三产占比提高3.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0亿元,是2010年的1.92倍。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43%,比2010年提高0.87个百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3家,年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1%以上;单位gdp能耗五年下降12%。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徐宿淮盐城际铁路启动建设,宿淮铁路泗阳段开通运营,省道245、325、运河大桥、闸桥及接线和成子河公路、大桥、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投用,“两纵五横三铁两航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五年来,我们重抓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三次产业取得新发展。工业经济提质发展。聚力抓好项目引培,新引进洋河产业园、海欣纤维、好彩头食品、金牌厨柜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82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52.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6亿美元;深入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创成国家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20件;苏丝股份等5家企业在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翻开了本土企业挺进资本市场的新篇章。积极加快产业集聚,创新出台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等政策意见,“2+1”主导产业集聚规模企业超过300家,开票销售占规模工业销售的55%以上。不断优化载体支撑,开发区业务总收入、财政总收入比2010年增长了214.9%、298%,全省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排名由65位上升至25位,先后获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两化融合”示范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木业园区设施配套不断完善,获批省意杨产业科技园、省杨木精深加工创新基地。吴江(泗阳)工业园持续升档进位,全省43家共建园区综合考评列第8位。乡镇全民创业园标准化厂房超过520万平方米,入驻规上企业387户,年实现开票销售63亿元、入库税收2.3亿元,分别占全县的33%、34%。现代农业提效发展。累计新增高效农业、高效设施渔业面积12.5万亩和5.5万亩,连续4年被评为省高效农业、高效渔业先进县;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三大作物”基本实现生产机械化,获评省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示范县。重抓特色产业培育,食用菌日产量突破300吨,桃树面积达3.5万亩,青虾养殖基地超1万亩,打造“成子湖”、“泗水明珠”等农产品品牌13个,被评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等次。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新建成哥伦布商业广场等城市综合体3个、苏北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专业市场12个、运河休闲商业长廊等特色街区3个,人民路商业轴和上海路黄金商圈初具规模,城区人气商气加速集聚。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县电商产业园、全民创业园网络创业专区建成投用,苏宁易购“泗阳馆”、“醉美泗阳”网络商城上线运营,新发展各类网店3586家、年交易额超30亿元;快递业井喷增长,业务量五年增长6倍。生态旅游欣欣向荣,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个、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6个,年接待游客突破140万人次,初步形成“游平原林海,拜妈祖圣像,赏大湖风光,逛最美县城”旅游品牌。 ——五年来,我们聚焦城乡统筹,争创“三城一县”,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最美县城日新月异。围绕“一河两岸三城”总体布局,深入推进片区开发,累计完成房屋征收485万平方米,新开工房地产面积933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由33平方公里扩张至52.66平方公里。坚持规划引领控制,综合制定沿街立面、广告设置、门前退让等街景规划,以精细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区路网提升,新改建人民路、淮海路等城区主干道8条、21.84公里;完善城区“三水”规划,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全面完成3.7公里包河水系改造,实现活水入城和五大水系循环贯通。积极实施拆墙让绿等“五大增绿工程”,先后建成运河风光带、奥林匹克生态公园、森林公园二期等各类公园绿地9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48%。城乡发展协调并进。积极鼓励农民进城入镇,5年累计发放购房补助9542万元,带动9416户农民进城购房,新增城市人口3.6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6.3%提升至52%。以“九个一”工程统领小城镇建设,乡镇累计改造危旧片区69.9万平方米、新建商住小区162.25万平方米。深入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同一乡镇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万顷良田等土地整治工程,“五朵金花”和郝桥、成河等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投用,整治高标准农田12万亩。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县容镇貌。不断强化建管水平,充实配强城管队伍,统筹推进市容整治、交通秩序、小区物管等重点工作,数字化城管平台和公共自行车投入运行,“五微”改造有序实施。全力强化污水处理,新改建污水处理厂19座,铺设管网423公里,园区企业污水全部并网处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2.6%,在苏北率先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聚力打造美好镇村,在苏北率先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县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完成自然村庄整治任务,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通过技术评估。 ——五年来,我们突出需求导向,办好惠民实事,群众生活实现新改善。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五年累计投入174.5亿元兴办60项民生实事,民生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达72.6%。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累计建成保障房16349套、改造草危房5180套。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城区新建农贸市场3个、公共停车场12个,改建公厕34座;公共交通更加优化,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0条、镇村公交路线37条,新投入公交车364台,城乡公交分担率达10%以上、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区域供水加快实施,累计铺设供水管网2097公里,建成地表水厂4个、达标水源地2个,多重保障供水格局基本形成。同源供气持续推进,新建加气站4座、新增供气用户5万户,乡镇天然气通达率超50%。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490元、370元,五保老人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100元、5000元,五大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不断完善城镇创业就业扶持体系,累计发放创业贷款4.5亿元、创业券300万元,新增私营企业5812户、个体工商户3.3万户,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8万人,获批“省级创业型城市”。脱贫奔小康“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家门口就业工程”、“扶贫菜单”、“兜底保障”等扶贫机制逐步健全,全县20.1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61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1760元、12894元,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子湖片区开发深入推进,投入资金超过40亿元,实施片区扶贫开发项目150个。教育医疗全面进步。教育图强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高考本二以上达线率连续3年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创成“教育基本现代化先进县”;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累计新建城乡中小学14所、改扩建53所,加固校舍43.95万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拆除,新配备标准校车156辆,所有中小学实现跑道塑胶化;设立林中凤凰教育基金,累计募集资金95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6万人次,有效扩大助学保障覆盖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改扩建医疗用房16.75万平方米,建成二级医院4所、一甲医院2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250所,120急救指挥中心及7个分站投入运行;医改“1+2”工程深入实施,新农合结报延伸到村,农民看病自付费用下降60%以上。文化体育繁荣活跃。广泛开展流行音乐节、全民读书节等文化活动,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农家书屋240个,县图书馆、文化馆建成国家一级馆,文化设施总面积达12.8万平方米,获评苏北唯一“书香之县”。全民健身运动常态开展,体育馆、游泳馆等一批体育场馆建成投用,平原林海自行车赛、全民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精彩纷呈,新增各类群众体育协会13个,高水平承办市四运会,高标准创成省体育强县。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创新,积极简政放权,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全面加强。在全市率先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出台《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行政败诉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政策文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廉洁性审查、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逐步健全,六次蝉联省法治创建先进县。“两法衔接”逐步深入,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水平有效提升。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办复率100%、满意率97%以上。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提升。推行“1+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由252项削减、压缩至43项,精简率达82.9%;积极开展先照后证、并联审批和“三证合一”改革,压缩审批时限25%以上;全面公开“五张清单”,32个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向社会公布。整合运行网络问政、12345热线和政务微博等平台,打造立体化网络问政体系,累计办理各类群众诉求21.5万件,办结率98%,群众满意率95%以上。县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被授予“江苏省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规范基层民主自治,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创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乡镇7个、示范社区48个,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90%、80%。推广“两条线”工作法和“政社联动”治理模式,建立县领导挂钩联系乡镇、乡科级干部挂村统筹信访稳定制度,县调解中心实体化运行,社会治安平稳可控,连续十三年获评省级平安县。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健全,“一网两库一平台”建成投用,信用产品应用有效推开,33个政府部门开展信用产品应用试点,累计使用信用承诺2万份、信用报告525份。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确权登记工作稳妥实施,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成立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不动产登记局和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挂牌运营,累计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1280万元。医卫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卫生、计生机构合并运行,完成李口、三庄乡镇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医卫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高位运行县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市场监管改革稳妥推进,整合工商、质监和药监人员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实现市场网格化监管。国有公司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建立规范的用人、管理制度,对重点国有公司常态进行目标考核和财务审计,市场竞争力有效增强。公车改革全面完成,机关公用经费逐年下降。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牢牢把握“三抓三促”工作主线,抢抓政策机遇,加快转型突破,经济社会发展运行平稳、质态向好。 一是顺时应势,抢抓发展先机。主动策应成子湖片区开发、棚改等政策机遇,全面推进50项重点工程和25个列市重大项目建设,滨湖公路、省道330二标段建成通车,省道267、347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成子河航道顺利通航,千亿斤粮食产能、分淮入沂及小型农田重点县等工程全面完工,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增长20%。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高效农业等规划编制,黄河故道干河整治完成总工程量50%以上。加快载体平台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创建报至商务部待批,成子湖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不断深化投融资改革,全力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全年争取省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9.07亿元、政策性低息贷款15亿元,获批企业债12亿元、公司债10亿元;全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9.79亿元、增长12.42%。积极开展策应扶持,全年争取实际到账资金29.8亿元,同比增长11%。 二是掌握主动,稳定经济增长。坚持以增量促转型、以集聚促升级,积极推进“四条线”作战,全年引进晨风服饰、高传机电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开工17个、竣工12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招商引资全市领先。深入实施“511”工程,列入市500强企业实现开票销售111.6亿元,同比增长23.6%;新完成兼并重组企业9户,追加投资2.35亿元;58个“千企千万”技改项目累计投资42.5亿元;吉福新材料、华绿生物在“新三板”挂牌。积极鼓励农民进城入镇,统筹实施棚改及土地综合整治“6+1”工程,带动房地产业销售回暖,全县城区商品房销售110.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97%。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98.81亿元,增长7.55%;积极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县农副产品运营中心挂牌成立,“新袁羊肉”众筹项目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六大金融众筹项目之一成功布展,新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19个,建成“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54个,获批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三是统筹推进,优化城乡面貌。加快实施老城改造,完成房屋征收74.8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37.8万平方米,交付安置房915套,有效改善城市面貌和低收入户居住环境。全力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华希广场、雨润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和亿阳国际等61个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滨河cbd二期、红星美凯龙等重点工程主体完工,桃源中路改造竣工通车,巢湖路建设、意杨大道改造有序实施。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建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终身档案,推行城市街区分级管理模式,全市城市管理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科学制定镇村发展规划,确立规划发展重点村221个、特色村47个,高标准完成重点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全面完成镇区管理“六整治、四提升”任务,打造市容示范街19条,新建和整治农贸市场16个,完成农村卫生改厕2万户。 四是攻坚克难,惠及民生福祉。启动实施教育内涵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南京路小学、人民南路小学投入使用,实小扩建全面完成,西康小学新建、大兴小学扩建加快推进,新建、加固校舍5.96万平方米,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验收。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在乡镇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采配率达92.49%。供水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城乡一体化供水运营体系初步构建,成子湖、淮沭河水厂正式运行,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工程加快实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圆满完成省定脱贫任务。整合成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统筹九类社会救助资源,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救助网络,全方位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 各位代表,“十二五”在泗阳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百万人民凝心聚力、奋勇争先的结果。五年来,在宏观形势复杂严峻、面临困难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较好完成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总体目标,更增强了在复杂环境中引领发展的能力,积累了在创新思路中破解难题的经验,为做好“十三五”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关心、支持、参与、帮助泗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二五”历程,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体实力较弱,总量不大、质态不优、后劲不足,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面貌差距较大,城乡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加快;部分指标增速放缓,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务保障压力加大;全面小康存在短板,居民收入依然偏低,对照省定2013版小康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战略部署和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是泗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向更高水平跃升的加速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转型时期。“十三五”时期,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苏北振兴等国家和省发展战略的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融资成本等稳增长政策落地,泗阳与全国、全省一样,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徐宿淮盐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创建、省级成子湖旅游度假区成功设立,泗阳的区位优势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这些都为我们“十三五”时期发展拓展了空间,增添了动力。我们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做好“十三五”时期工作,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聚集发展新要素,培育增长新动力。重点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把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泗阳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定位。始终把“经济强”作为首要任务,把“百姓富”作为根本目的,把“环境美”作为永恒追求,把“社会文明程度高”作为努力方向,全面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二是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理念。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作为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作为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用全新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三是坚持把工业强县、改革创新、城乡协调、民生优先、生态立县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构建“2+1”产业体系;实施改革创新战略,大力推进经济体制、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创新;实施城乡协调战略,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施民生优先战略,让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展现泗阳形象的发力点。四是坚持把抓改革促发展、抓项目促转型、抓民生促和谐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工作主线。通过抓改革促发展,进一步释放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通过抓项目促转型,进一步点燃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通过抓民生促和谐,进一步凝聚共奔小康的民心力量。坚定不移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以重点突破之功,收推动全局之效,不断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围绕“四个坚持”,我县“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实现“两个翻番”,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确保不拖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腿。 努力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泗阳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1.6%,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把握政策机遇,提升区域竞争力 紧扣中央实施的“五大政策支柱”,进一步加强与市场的有效融合,不断增强投资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全面提升发展竞争力。 借力国家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抢抓徐宿淮盐高铁开工契机,提前做好高铁站场、城北公交首末站、火车站物流园及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启动宿淮铁路下穿工程,加快高等级公路、航道港口和连接线建设,年内省道267泗阳段、泗阳港二期启动实施,省道330裴圩至高渡段完成工程量50%以上,意杨大道拓宽改造建成通车,四号桥接线启动建设,努力构建开放畅达的综合交通体系。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危桥改造,年内迎湖桥、史集大桥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危桥20座。不断完善水利设施配套,年内全面完成黄河故道干河治理、灌区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重点县等工程建设。加快启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成子湖片区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脱贫攻坚和环境提升,积极向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规模。进一步提升金融保障能力,全年新增各类贷款4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贷款不少于15亿元;在完成企业债和公司债发行基础上,再申报企业债和公司债各10亿元,力争年内获批;争取政策性金融信贷资金30亿元以上。 撬动社会资本,打造投资发展洼地。实施大项目招引“3221”计划,推动专业招商、招商团招商和乡镇招商“三轨并行”,年内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新开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各20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元,实际到账外资8000万美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责任意识,通过开展“三服务、三促进”等活动,对企业存在问题分类梳理、精准施策,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拓展“并联+串联”审批领域,加强涉企收费清理,落实企业生产、流通、融资等环节降价政策,努力为企业发展“松绑助力”。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深度合作,通过ppp模式,构建更加合理、多元的投资结构。 加快提档升级,建强园区载体平台。开发区聚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加快资源整合、要素集聚和平台打造,年内热电联产、消防基地建成投用,污泥处置规范运作,“用水大户”全部使用工业自来水,化纤长丝面料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等“区中园”加快推进,在全省综合排名升档进位。意杨产业科技园以争创“省级高新区”为目标,完善核心区基础设施功能,提升“三横五纵”路网及管网配套,年内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吴江(泗阳)工业园围绕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区,年内新建标准化厂房2万平方米,承接苏南转移项目2个以上。全民创业园年内招引3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厂房利用率达95%以上。切实提升园区项目质态,实行入园项目预审和引资单位、第一引资人书面承诺制度,坚决杜绝污染环境、工艺落后和产能过剩项目落户,推动园区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快转型升级,汇聚发展新动能 认真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要求,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破解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性问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突出企业培育,以市“511”工程为抓手,持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整合科技、经信等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实施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5个,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20个,新增销售超5亿元企业10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2家。聚焦股改上市,抓住国家股票注册制改革机遇,大力实施小微企业提档、规上企业股改、股份企业上市“三大行动”,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以上、“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以上。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创新设计优化产品外观、结构和功能,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切实提高品牌竞争力,年内创建国家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2件。推动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去产能”“去杠杆”,通过兼并重组、瘦身减负、腾笼换鸟等措施,稳妥有序处置一批“僵尸企业”,年内完成兼并重组企业9家、盘活闲置土地不少于600亩;推进企业提升权益资本比重,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强二优三”发展战略,年内二三产占比提高至85.5%以上。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2亿元,着力建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协作配套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年内“2+1”产业新增规上企业30家以上,开票销售超140亿元、税收超3亿元。提升农业规模效益,年内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万亩,新增优质稻米3万亩、设施蔬菜1万亩、精品桃果5000亩、青虾养殖5000亩;推动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有机结合,新招引农业产业化项目6个以上,新建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5-8个。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以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人民路、上海路商业轴线和运河休闲廊道“两轴一廊道”建设,年内雨润综合体、银河广场、红星美凯龙建成运营,福鑫金鼎城加快推进。依托成子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和黄河故道整治,全力打造生态游、乡村游品牌,年内小街渔村实体化运行,创建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2个。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在线销售,引导企业通过自建平台或第三方网站开拓市场、拓宽营销渠道,年内所有规上企业“触电上网”、网上交易额突破20亿元。推进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充分放大金牌厨柜、凤丝实业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发展定制经济,引导企业直接为终端客户提供定制消费产品,促进企业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及产品组装等过程更加精准协调,实现消费与生产无缝对接。全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开发符合网购需求的特色农产品,拓展消费市场,年内建成“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50个,所有省级以上品牌农产品全部上网销售。做优“醉美泗阳”平台,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提升物流配送能力,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年内货运车辆停车场建成投用,临港物流园启动建设,泗阳港集装箱运输量达1万标箱。 三、强化协调并进,推动城乡一体化 围绕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积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构建具有泗阳特色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构建梯次发展体系。围绕“532”人口集聚目标,实施梯度发展战略,推动人口、资源、空间合理均衡布局。充分放大鼓励农民进城入镇等政策效应,进一步完善城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吸引更多农村人口进城落户,从“农民”转变为“市民”,年内新增城市人口1.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提高至53.5%。围绕做强配套、做优环境,着力推动重点镇、特色镇和一般乡镇错位发展,严控开发规模,提升品质档次。按照“规划引导、群众自愿、配套完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加大同一乡镇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利用试点工作力度,对分散零乱小村庄进行整合,年内实施土地增减挂钩3000亩以上。 提升最美县城品质。以创建全国人居环境奖为抓手,抢抓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街区改造步伐,统筹推进房屋征收、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年内完成房屋征收100万平方米、交付安置房1200套,实现城市升级与惠民利民的良性互动。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优化房地产产品供给结构,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有效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优化路网结构,年内新建南京路等城区道路5条、改造提升银河路等城区道路4条,建成瑞禾阳光城等生态停车场3个,新增公共自行车300辆。以争创省级优秀管理城市为抓手,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进一步健全问题“发现、交办、处置、反馈”机制,提升城市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出台小区物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年内对42家物业公司进行量化考评,改造京西小区等老旧小区4个,提升49个小区监控和门禁系统。 打造特色魅力镇村。围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目标,进一步彰显特色、完善配套、提升品质,年内每个乡镇分别完成1条商业街改造提升和1个具有特色亮点的基础设施项目。充分借鉴成都郫县“小组微生”模式和郝桥、成河社区成功经验,加快农村道路、供水以及污水治理“1+2”工程建设,年内每个乡镇启动1个村居进行“组团式”整村推进试点,在成子湖、淮沭河、黄河故道等重点片区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样板10个。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在全市率先完成行政村通水到村率100%、到户率90%以上目标,新增天然气供气乡镇2个,110千伏泗水输变电、110千伏卢集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营。 四、丰富生态内涵,彰显特色新优势 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地净”的美好家园,努力打造“生态泗阳”的升级版。 夯实生态建设基础。巩固扩大生态县创建成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将“生态红线”保护范围提高至30%。围绕“天蓝”目标,持续实施大气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建筑扬尘、汽车尾气、工业超标排放、秸秆焚烧等专项整治,年内11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削减cod450吨,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5%以上。围绕“水清”目标,加强城乡水体污染防治,结合泗阳港西作业区建设,加快开展运河沿线码头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城市河道畅通和雨污分流改造,年内完成长春路等城区路段综合管沟建设,打通城市排水“神经”,实现水体“动脉”畅通;加强农村河网连片整治,年内疏浚县乡河道18条,整治村庄河塘84个。镇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十个必接”并常态运营,集中居住村庄同步规划建设污水管网,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围绕“地净”目标,统筹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成子河示范区和限养、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搬迁,所有规模养殖场完成排污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加快垃圾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论证规划,年内新建垃圾中转站2个。 突出生态景观打造。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深入实施公园绿地、城市绿道、垂直绿化等“六项工程”,重点推进泗水河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加快北京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绿化改造和景观提升,年内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着力构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园中”的生态城市景观。全面推进成子湖、大运河、古黄河生态景观打造,年内成子湖综合服务区、新庄嘴花海、曾嘴彩色森林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营,高标准完成“两河”生态廊道古黄河堤顶路、沿线林相改造和水系整理。围绕打造沿六塘河、环成子湖等生态走廊,积极实施退建还绿、退圩还湖、退耕还湿等生态保护工程,加快高速出入口改造提升和沿高速、省道245、325、330等景观带建设,推进沿线农田林网建设,努力构建林种多样、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屏障,让人们充分领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桃源胜境。 提升生态品牌效益。努力把泗阳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效益。打响生态宜居品牌,进一步完善“宜居、宜业、宜游、宜创”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苏北最美县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更多的发展要素集聚泗阳,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青睐泗阳,聚揽更多的外来人才落户泗阳。打响生态农业品牌,发挥泗阳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年内“成子湖青虾”、“泗阳食用菌”等争取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名商标,新增“三品一标”认证30个以上。打响生态旅游品牌,围绕打造“长三角”黄金旅游圈重要节点,挖掘开发运河文化旅游节、乡村文化旅游节、妈祖祈福等特色旅游项目,有序开发林海探险、水上运动、健康养生等一批个性化生态休闲项目,年内举办各类综合性文化、旅游活动10场次以上。 五、坚持共建共享,增强群众获得感 突出保障基本民生,健全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注重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多渠道促进富民增收。努力提高工资性收入,开展针对性就业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8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以上;持续推进“家门口就业工程”,年内项目入驻率达100%,平均用工50人以上。努力增加经营性收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创业税费优惠政策,依托“一村一品一店”带动群众增收,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500家、个体工商户7000家。努力增加资产性收入,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健全产权交易、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各类市场,支持城乡居民参股创办企业或投资经营项目。全面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一批片区发展的关键性工程,深入开展“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带动2.5万名以上低收入人口脱贫、12个以上经济薄弱村实现更高水平“新八有”;聚焦成子湖、涟沭泗两大片区,稳妥实施区域性城乡统筹试点,全面改善片区生产生活面貌。 均等化发展公共服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年内西康小学建成投用、城北小学主体完工,新建公办幼儿园7所,加固校舍17.32万平方米,完成“改薄”7.79万平方米,高考本二达线率保持全市第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院提档升级,年内新增一级甲等医院5家、中医院创成三级中医院;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支持二级医院与乡镇医院建立医联体,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满足群众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在乡镇医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努力实现新农合门诊统筹全覆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年内泗阳科技馆建成投用,村级开放式文化广场覆盖率达95%,县图书馆与180家农家书屋实现“通借通还”,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做好淮海戏《乡村好人》赴京展演,策划开展全国短小说征文活动,不断提升泗阳文化品牌影响力。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年内新建乡镇体育公园、小型健身广场各6个,城乡社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广覆盖完善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积极推动高风险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年内城镇职工“五险”参保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5%、98%以上。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425元 /年,切实减轻重特大疾病患者负担。积极推进县儿童福利院、救助管理站和乡镇救助服务窗口建设,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年内县老年公寓实体化运作,试点“医养融合”式养老服务,70%城市社区、50%农村社区常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快住房保障方式转变,对符合条件的住房保障对象发放货币补贴,推动棚户区改造从“补砖头”向“补人头”转变,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深层次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试点“1+1+x”村居治理模式,构建“镇、村、社区、片区”四级网格体系。制定出台社区、住宅小区物业用房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两房”在社区管理和为民服务上的积极作用,提升社区服务配套能力。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深化社情民意收集和矛盾排查化解“两条线”工作法,努力将力量下沉到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快“诚信泗阳”建设,引导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广泛采用信用产品,建立多部门、跨领域的失信联惩机制。实施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工程,加强对网络谣言和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监测、研判、预警和处置,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启动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全过程、无缝隙监管体系,从源头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推进平安泗阳建设,构建立体式、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体系,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进一步提升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泗阳,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的重大责任,要求政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我们要倍加珍惜当前宝贵的发展机遇,凝聚加速崛起的智慧力量,朝夕勤勉、永不懈怠,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政府工作迈上新台阶。 强化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留痕、事后评估、责任追究和纠错改正机制,确保决策程序规范、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对行政败诉案件实施严格问责,形成促进依法行政的“倒逼”机制。深化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提升行政执法效率和公众满意度。细化并公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破除权力寻租空间。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断扩大“两法衔接”覆盖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各类政府信息;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深化制度改革和服务创新。切实提升政府组织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解决矛盾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5张清单”,坚持“接放管”有机结合,着力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一企一码”、“并联+串联”和多图联审,建立程序更加便捷、流程更加优化的市场准入模式。加快政务云平台建设,推动与市级政务云平台、县证照联动监管平台资源共享,积极研发手机客户端app,并与政务云平台进行数据实时传输,方便公众随时随地办理业务。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清单,在医教文体等领域,逐步加大购买力度,全年购买服务占公共服务资金15%以上。实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界定工程产权、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完善管理模式,年内全面完成改革任务。规范国有公司运营管理,健全科学的目标考核、薪酬分配和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运行绩效。健全网上交办、联动督查等网络问政制度,畅通政民互动渠道。 注重作风建设和效能提升。弘扬学习调研之风,完善政府领导集体学习、领导干部调研联系等制度,加强对宏观形势、基层动态的分析研判,推动政府工作人员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弘扬真抓实干之风,健全完善“双观摩、双推进”机制,抓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弘扬贴心服务之风,坚持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持续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机关干部进社区等活动,强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乱作为等现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弘扬清正廉洁之风,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相关作风建设规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扎实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从源头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发生,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勤廉政府。 各位代表,承继“十二五”发展,再创“十三五”辉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县力量,汇集全民智慧,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加快建成“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泗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三证合一”改革:将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五张清单: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行政权力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投资审批“负面清单”。 “一网两库一平台:“一网”即诚信泗阳网,“两库”即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和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一平台”即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一村一品一店”:以“一村”发展“一品”,以“一品”做响“一店”,以“一店”致富“一片”的“农业+互联网”新业态。 土地综合整治“6+1”工程: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耕地占补平衡、省投土地整理、王集土地再整治及工矿废弃地复垦。 医改“1+2”工程:对村卫生室实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将新农合结报体系延伸到村。 五大政策支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 五化协调并进:指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协调并进。 “僵尸企业”: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基础,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 “十个必接”:将集镇区机关、学校、医院、宾馆、饭店、浴室、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集中居住区、工业集中区等排水量较大的单位污水,接入乡镇污水管网。 医养融合:医疗服务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1+1+x”村居治理模式:第一个“1”指党组织的领导,第二个“1”指议事制度,“x”指村规民约及其它单项制度。 “一企一码”: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国税、地税)登记号合并为一个商事登记号。 “双观摩、双推进”:县分管领导半月推进、党政主要领导每月推进,四套班子领导每两月利用一天的时间集中观摩工业和城建项目、每季度集中观摩乡镇“五大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