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泗阳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01432281X/2022-00537 分类 政府办文件   卫生    通知
发布机构 泗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2-09-08
文号 泗政办发〔2022〕65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泗阳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doc
时效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泗阳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场)管委会,各县委办局,各县直单位:

《泗阳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十八届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泗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泗阳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是我县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关键阶段。为统筹谋划“十四五”卫生健康更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健康泗阳”建设,积极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与健康需求,根据中央、省、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有关精神,结合全县卫生健康工作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卫生健康事业按照“健康泗阳”建设总体布局,贯彻落实《泗阳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工作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保障“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各项重点指标全面完成,推动民生健康福祉持续改善,也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1.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县第一人民医院(运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成投用,占地62.6亩,投资总额3亿元,总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为公益二类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300人,设置床位300张。按照“小综合、大专科”方向,打造具有常见病、多发病处理能力,兼具妇产、儿童、消化、检验等特色专科的公立医院。完成乡镇卫生、计生机构职能调整,组建19家乡镇(街道)卫健服务中心,建成19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新建村居卫生室92个,至2020年底,全县村居卫生室总数达250个,基本形成以县级医疗单位为中心、乡镇医疗卫生单位为枢纽、村居卫生机构为网底的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2.医疗机构质效稳步提升。鼓励和支持全县各医疗机构开展等级创建,稳步提升医院质效。2017年6月,县中医院被省卫计委确认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2017年7月,康达医院被市卫计委确认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2020年6月,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被市卫健委确认为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泗阳医院启动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县妇幼保健院启动二级保健院创建,从内涵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医院实力。全县一级医院达33家,其中一甲医院27家,占比达81.8%。加强村居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250家村居卫生室中,109家达到省示范标准(其中85家达到省示范村居卫生室),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

3.医技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制定出台引进卫技人才若干优惠政策,对新引进的博士、硕士、 “双一流”高校学士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医技紧缺学科的卫技人才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吸引专业卫技人才落户泗阳。为我县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成立卫生人才服务中心,为民营医疗机构招聘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4名。充实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招录村医168名,全县在岗村医达948人,基本满足基层群众就医需求。完善医技人才培训制度,健全全科医生培训载体,通过远程授课、集中面授、实训基地培训、线上自学等多形式开展医技人才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医技人员业务水平。落实市科教强卫“2151”计划,泗阳医院妇产科已创成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和宿迁市重点学科。全面落实宿迁市“十三五”重点人才培养工作,我县评获骨干人才2名、青年人才5名、省级基层卫生骨干人才25名、千名拔尖人才35名。

4.公卫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稳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妇幼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经费投入从50元增长到80元。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4.1%;健康管理率达69%,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8万余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和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率都保持在95%以上。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达9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达100%。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65.1%,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数11.25万人做到应签尽签。“十三五”期间,我县婚检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73‰、3.0‰、2.09‰和1.0‰,出生缺陷发生率4.06‰,达到全省标准。

5.疫情防控和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持续推进。优化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强化重大疫情防控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完善医疗物资应急储备机制。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有力有效,及时发现、成功应对输入疫情,取得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疫情零扩散“三零”的阶段性成效;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深入排查管理重点地区来泗人员,全部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管控。建好核酸采样、流调、消杀、检验人员队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6.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十三五”期间,全县基本药物采购总金额5.15亿元,配送总金额4.77亿元,配送率93.18%,其中30家乡镇医院基本药物采购金额3.16亿元,基本药物销售金额2.87亿元,基本药物补助经费2.34亿元。通过采购平台提供的网上监管系统,对采购双方的购销行为实时监控,特别是短缺药品需求动态监测,实行零报告制度。强化对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使用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参与集中采购、配送等情况考核,促进基本药物有效供应及合理使用。

7.智慧医疗建设成效明显。全面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实施,建设以电子病历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全县一体化健康信息平台,覆盖全县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智能导诊、智能支付、双向转诊、远程诊疗、检验检查报告共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公卫服务等功能,实现政府对医疗卫生单位基本药物、医疗质量、医疗行为、运营状况全方位监督管理。截至2020年底,全县250个村居卫生机构、43家医院信息系统接入新一体化健康服务平台,已登记门诊服务1328万人次,住院28.87万人次。

8.人口计生服务更加优化。全面二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简化生育登记程序,及时发放生育服务证,“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生育服务证26964本,办理再生一孩证443本;加强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的环境营造,在全县公共场所推动母婴设施建设工作,共建设母婴设施25处。兑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建立独生子女家庭政策兑现常态发放和动态增长机制,围绕计划生育系列保险、企业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三个方面积极开展政策兑现工作。强化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爱工作措施,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意见,妥善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生活料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问题,围绕国家计生协关爱特殊家庭项目,搭建“暖心家园”活动场地,为特殊家庭提供系列心理援助活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保持在省市规定的控制线112以下。

二、机遇和挑战

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实现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与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加快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步伐,卫生与健康发展的目标方向更加明确。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发展战略,并把医疗卫生事业放在民生优先的位置,借助“四化”同步加速建设东风,全面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均衡发展,致力提升城乡群众共享民生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健康服务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提出新任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疾病预防、检测、诊断和治疗模式正朝着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和远程化的方向发展,为卫生健康工作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我县“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虽然取得较好发展,医疗服务质量、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但医疗卫生服务质态不高、城乡医疗资源不平衡、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短缺等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也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人口老龄化及少子化加剧,全面三孩政策实施,妇幼保健、托育、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等刚性需求加快增长;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传染病高发,传统与新发传染病相互叠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多重疾病负担并存的复杂局面将长期存在,完善新形势下疾病预防体系更加迫切。

“十四五”是泗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阶段,也是加快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推进健康泗阳建设的关键阶段,充分认识新时期卫生健康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抓住“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补短板强弱项、提升供给质量、强化治理能力,需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集成攻坚,有序整体推进。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奋力推进健康泗阳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强化优质服务供给。

2.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能。

3.坚持健康优先,和谐发展。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进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全面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

4.坚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之间、公民之间、中西医之间、医疗公卫之间的资源整合和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协调发展。

5.坚持多元参与,协调发展。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作用,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进预防、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链条整合,促进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6.坚持共治共享,持续发展。引导民众深入参与健康服务体系治理,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推进健康数据共享、健康知识共享和健康成果共享。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统一、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效能明显增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公办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办医有序发展转型发展,医疗救治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改进,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健康泗阳”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全民健康素质全面提升,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点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道路。到2025年,建成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相衔接的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省内较好水平。

泗阳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主要发展指标

领域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25年

性质

健康

水平

1

人均预期寿命

80左右

预期性

2

健康预期寿命

同比例提高

预期性

3

孕产妇死亡率

/10万

≤7

预期性

4

婴儿死亡率

≤3

预期性

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

预期性

6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9.6

预期性

健康

生活

7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36

预期性

8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21

预期性

9

国家卫生乡镇数量占比

%

60

约束性

健康

服务

10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7.6

约束性

11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3.6

预期性

其中:每千常住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

0.45

预期性

12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

4.5

预期性

13

每千常住人口药师(士)数

0.54

预期性

14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数

4.0

预期性

15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

在2020年基础上增长50%

预期性

16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4.5左右

预期性

17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55

约束性

18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

%

≥72

预期性

1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

%

70左右

预期性

20

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

%

≥85

约束性

21

符合申报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比例

%

30

预期性

健康

保障

22

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重

%

24左右

预期性

健康

产业

23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年均增速

%

8.5左右

预期性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1.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的要求,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传染病防治、精神卫生、卫生监督、院前急救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现代化建设,2021年6月底前完成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建设,2022年底前完成县脑科医院易地新建工程。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村(居)卫生机构内涵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长效开展村(居)卫生机构内外环境整治工作,规范诊疗行为,加大村医培训力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做真做实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加大项目培训、指导、督导力度;加强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开展慢病医防融合;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维护,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保持各项指标达到省定标准;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开展尘毒危害专项治理;持续开展省级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加强慢性病防治,开展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县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

2.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强化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进一步提高县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水平。完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网络。按照省市规范标准要求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成立公共卫生科,配齐配足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明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清单。重点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不断扩大业务用房规模;着力提升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能力。乡镇卫健服务中心、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功能,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发挥疾病防控网底作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规划建设传染病防治医院,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和水平;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机制。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规范接种行为、维持高水平接种率,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常规11种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完善疾控体系人才配备和培养使用机制,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分析、院感控制和风险沟通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疾控检验检测人才队伍。

3.健全公共卫生预警监测体系。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目标,完善县乡村预警监测网络。优化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立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推送、会商分析和早期预警制度,实现信息源头收集、实时抓取和在线监测,提高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快速发现、报告、预警、响应和处置能力。加强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建立发热哨点监测网络,全县所有乡镇、社区全部设立发热筛查哨点,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发热、呼吸、肠道门诊等普遍具备传染病筛查能力。做实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开展患者疾病症状、体征,及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等监测,加强重大疫情跟踪监测,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70/10万以下。探索建立疫情核实结果通报与报告同步机制,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对可能造成疾病蔓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制定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应对方案。

4.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建立健全统分结合、职责清晰、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运行体制和机制。加强县级疾控中心流调队伍、消杀队伍和检测队伍建设,建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处置三级流调队伍。加强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建设,按照每1000-1500人设置采样点,农村以村、村民小组为单元完善农村核酸采样点设置。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县疾控中心和各医疗机构加强防疫物资采购,确保满足省定标准正常运转30天。加强县核酸检测能力,完善核酸检测中心和基地建设,储备1个可供核酸检测支援队使用的室内实验室,并完成场地改造,配置相关辅助设施设备,每个实验室面积达300-400平方米,可容纳检测能力不低于3万管/日;县级疾控机构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日5000管以上,实验室配备足够的检测人员;县级综合医院核酸检测能力不少于1万管/日。按照市统一规划,加快建设“永久性方舱医院”,床位达到1000张。闭环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方位提升应急能力。严格落实省市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健全完善疫情处置应急预案、全员核酸检测领导小组和工作方案,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合作、社会参与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平战结合的联防联控机制、上下联动的疫情应对工作机制、早防早治的防治结合机制、全社会参与的群防群治机制,建立公共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征用机制。常态化开展演练活动,定期举办以应急机制启动、疫情应对处置、全员核酸检测等为重点的全流程疫情防控综合演练活动,参加市县联动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有效检验和提升全县疫情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5.健全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健全政府主导,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为骨干、发热门诊为哨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养老等专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参与的整合型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按照要求设置定点救治医院、黄码医院,为中高风险地区、集中隔离点以及“红、黄码”人员就诊医院,制定完成三区两通道及清洁区和污染区物理隔断改造方案,确保疫情发生后24小时改造到位;加强感染、急诊、重症、检验专科建设,不断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在县级医院设置隔离病区,承担常见传染病的诊疗救治任务;根据《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和《江苏省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标准(2021版)》要求,对全县符合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发热门诊按照新标准进行改造建设,要求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统筹市、县规划布局,加快“永久性方舱医院”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单体床位规模达到1000张,相关软硬件条件达标。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立标准化的发热门诊或发热诊室;一般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标准化的发热哨点诊室,设置可转换的应急物理隔离区和隔离病房(观察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承担疫情筛查、报告、配合疫情处置等任务,为康复期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服务。

6.加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县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提高公众急救知识知晓率和学习能力。制定泗阳县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控制标准,对中心及急救网络医院分站运行情况、行为规范、工作规范、院前急救医疗质量、车辆管理、突发事件处置、急救人员培训等进行全面考核。规范疫情关联人员转运工作,建立疫情防控转运长效工作机制,规范120急救车辆调配使用,加强大型客车储备改造,成立大型客车与120急救车辆互补的疫情转运工作组,直接将相关疫情关联人员闭环转运至相关定点医院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切实提高转运效率,严防交叉感染,有效降低转运过程中传播风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安全。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医疗机构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救援队伍、信息化、装备储备等建设,建立健全融合医疗、防控、检测、管理等多专业分级分类的卫生应急队伍,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强化院前应急响应和院内应急救治的衔接。

专栏1:疾病预防机构提档升级工程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设备配置更新,促进基层疾控中心高水平发展;选择一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设平疫结合病房楼一栋。补齐县内传染病收治能力薄弱短板,提高疫情防控与传染病防治能力;强化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培训现场流行病学人员20人、公共卫生检验技师骨干5人以上。到2025年,完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泗阳县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

专栏2:公共卫生应急强基工程

扩大县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能力。到2025年,建成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核酸检测中心,2022年底至少建成县级核酸检测基地1家,建设核酸应急检测场地2个。加强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建立发热哨点监测网络,全县所有乡镇、社区全部设立发热筛查哨点,加快推动泗阳医院、中医院、康达医院、仁慈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新建规范化发热门诊;2022年底完成泗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定点救治医院改造,大力提升疫情发现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健全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

1.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加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受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推进运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着力加强泗阳医院、县中医院、康达医院能力建设,重点提升胸痛、卒中、创伤等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三大救治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泗阳医院东院区、康达医院门急诊综合楼、脑科医院病房楼建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开展乡镇医院标准化创建,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创建二级(社区)医院,推进城乡基层特色科室建设,组织开展甲级村卫生室建设,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构建“大基层”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提升基层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方便城乡居民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功能。

2.完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明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从根本上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逐步加大公立医院比例,构建公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建一所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运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创成二级综合医院和省级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打造特色专科4-5个;对部分村居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造。推进乡镇医院中医馆、村居卫生室中医阁建设,中医馆建设实现乡镇全覆盖,251家村卫生室全部建成中医阁,提供基础中医药服务。引导公立医院进一步落实功能定位,发挥引领与兜底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3.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推进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融合协同发展,支持民办医院在人才招引、重点专科建设、等级医院创建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医院同等待遇。推动泗阳医院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院,运北医院、新袁医院创建为二级综合医院,脑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创建为二级专科医院。将奖补范围和政策扩大到全县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在税费、医保、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进一步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鼓励公立和民营医院广泛深入合作,规范建立多种模式的紧密型医共体;支持公立和民营医院建立横向、纵向专科联盟,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开展学科合作,提高科研能力。建立财政投入奖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鼓励向康复、老年护理服务发展转型。规范诊疗行为,加强个体诊所监督执法管理,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规范、健康发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引进机构退出机制。

4.推进分级诊疗进一步完善。推进以家庭医生为基础、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支撑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开展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提升与建设优化工程,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公立和社会办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家庭医生签约随访服务效率。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壮大签约服务队伍,丰富签约服务内涵,优先做好重点人群个性化签约服务。持续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全县二级及以上医院为龙头,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有机整合,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力争建成县级胸痛、卒中及创伤救治中心各1个,初步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心脑血管疾病、重度创伤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医疗联合体内分工协作模式,进一步畅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城区医疗机构双向转诊通道,形成比较成熟的“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一体化分级诊疗模式,保证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以上,基层诊疗量比重70%左右。

专栏3:医疗卫生服务升级赋能工程

发挥基层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主力军作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开展乡镇医院标准化建设、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达标和基层特色科室创建,探索推动城乡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转设社区医院;规范建设1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争取创建为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补齐基层医疗短板;完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需求提供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县级远程会诊及诊断中心3个,乡级远程诊室31个,村级远程诊室251家。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泗阳医院转设为三级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脑科医院创成二级专科医院;新袁医院、运北医院、运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创成二级综合医院。

加大专科建设,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到2025年,争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级基层特色专科1-2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科2-3个。

(三)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1.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大《中医药法》贯彻实施力度,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优化配置中医药资源。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等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建设,完善涵盖预防、医疗、康复、保健等功能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县中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中医药康复能力提升工程,构建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一体化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服务提档升级,创新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开展等级中医馆建设,扩大中医药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覆盖面,推进中医药全面融入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力争2025年创成4个五级中医馆。推进中医药全面融入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全方位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2.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到2025年底建成8家标准化中医馆、75家中医阁。继续以中医院为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做好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确保乡镇中医馆、中医阁能够提供基本中医适宜技术。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6类10项种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中医药处方、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分别稳定在10%和8%以上。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立治未病科、康复科、老年病科,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和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推进老年病和慢性病中医药防治。全面提档升级“中医馆”、“中医阁”,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3.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招引高端和成熟人才。加强中医高学历人才引进,争取再引进10名左右的中医硕士以上人才。同时,加强西学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规范考核管理,做好石志乔等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传承工作室建设等。开展中医师承带教工作,规范中医师承人员跟师学习监督、管理。推行中医师承备案,促进中医师跟随具有资质的中医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适宜技术。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扩大农村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规模,健全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机制。

4.发展中医药健康指导服务。以城区五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以及乡镇医院为服务主体,与儿童、老年体检工作同步开展。对全县卫健服务中心负责中医药健康管理人员、体检医院负责中医药健康管理指导人员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及健康指导,切实做到了未病先防,提高老年人及儿童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加强中医“治未病科”建设,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逐步推广相关疾病的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早期筛查出高危人群和潜在病症,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

专栏4:中医发展促进工程

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计划开展二乙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全县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工作,每个村卫生室培训1-2人,每个乡镇街道一级医院培训2-3人。举行全县中医适宜技能比赛。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加强中医高学历人才引进,再引进10名左右的中医硕士以上人才。做好名老中医推选工作,鼓励名老中医、基层中医药专家做好师承带教工作,培养骨干人才,建立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再创建5家等级中医馆,加强中医阁建设,完成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覆盖率达30%。

(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持续增加人口发展能力。全面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推动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建立健全人口监测工作机制,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健全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保障制度。

2.完善妇幼健康体系。补齐妇幼健康服务网络短板,推进县级公立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启动二级妇幼保健院创建工作。将泗阳县级妇幼保健院建设纳入省级“所转院”能力提升项目范围;加强孕产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程,强化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救治网络协同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健全救治中心、助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救中心和血站等多部门救治网络协同机制。加快儿童重点疾病防治,每千名14岁以下儿童儿科医师数达0.85人左右。

3.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落实普惠托育民生实事项目,深入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建设一批普惠性托育机构,到2025年,建成3个以上省级普惠托育机构,推进托育服务提质增量。大力支持社区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支持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普惠性托育服务,逐步构建多元化、多样化、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完善托育机构标准规范,加强托育机构监督管理,促进托育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的托育服务需求。

4.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优先支持老年医疗、康复、护理等床位资源配置,通过新建、转型、提升等措施,加强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等机构建设,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的接续性服务体系,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加快推进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积极推进老年医院和护理院建设,鼓励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促进康复医疗发展,推动老年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和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服务发展。

5.推进医养结合工程。深入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多渠道扩大老年人健康服务供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进一步提高。深化医养结合,重点提升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开展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加强医养结合监测工作指导,提高监测工作质量。加强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建设,规范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积极探索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健康发展,不断增强老年人健康养老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专栏5:“一老一小”健康保障工程

组织实施“一老一小”健康保障工程,包括老龄健康保障工程、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工程。加快老年医院、护理院和医养结合机构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对老年医学研究与临床技术应用,建设老年健康、医养结合人才培训基地,强化老年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推进老年健康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成1所二级老年医院。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深入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培育建设一批托育机构,到2025年,建成3个以上省级普惠托育机构。到2025年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

(五)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科教强卫”工程。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选拔培养一批市内一流、省内有影响的领军人才。对接省市“科教强卫”工程,培育一批有影响的医学领军人才、重点人才、青苗人才。完善名中医评选制度,开展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建设名医名家工作室。充实基层卫生人员力量。组织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通过卫生人才遴选、公开招聘、免费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层卫生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县管院用”管理模式,推动“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促进卫生人才资源均衡优化配置。

2.加强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全科医学教育,着力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全科医生。探索建立中西医融合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以中西医结合、中药、中医康复和儿科等为重点,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中医药优才学院等高层次人才基地建设。完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全科、儿科、老年科、精神科、护理、康复、临床药师、卫生执法等人才队伍建设,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完善基层人才扶持机制,充实和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3.完善人才引进与扶持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卫技人才招聘力度,努力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做好公立医院引进硕士博士和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招引。积极协助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子女上学、爱人工作等实际问题,切实解决紧缺人才的后顾之忧。加快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健全退休人员返聘制度和使用机制,支持身体健康的退休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服务。落实基础医学人才补助、规范化培训政策,提高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和乡村医生培训经费投入。

4.强化卫生执法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县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总量保持适度增长,人员结构更趋合理,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健全完善卫生监督人员准入制度,吸引各类优秀人员进入卫生监督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立人员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执法能力、工作业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提高卫生监督人员思想素质、法律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卫生监督队伍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专栏6: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升工程

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卫生高层次人才奖励制度,吸引高层次卫生人才落户泗阳。加强府院合作,县政府与淮安一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由淮安一院选派院长、业务院长等管理团队、10个专科诊疗组以及部分医技科室人员常态入驻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管理和诊疗活动;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泗阳医院、中医院、康达医院等二级及以上医院分别与等省内外三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柔性高端人才定期诊疗合作机制,邀请专家教授定期坐诊指导;全力做好人才招引,积极参加省市卫健部门组织的专场招聘、校园招聘、高层次人才招聘、村医人才招聘等活动。到2025年,卫生人员提升学历150人,晋升高级职称240人,安排业务进修400人,打造名医工作室、博士站10个,柔性引进卫生人才40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引进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50人。

(六)推进智慧医疗发展

1.升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建设随身带、一体化体检平台,扩大卫生专网接入范围,推动县域内所有医疗机构使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使区域内医疗机构、公卫机构达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支撑能力,全面建成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四级水平要求的系统功能,全员人口信息、服务资源、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健康知识等五大数据库基本实现融合和互联互通。全面落实国家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标准体系,构建健康信息安全传输网络,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提高各类信息系统运行保障。加快三大数据库建设,即全员人口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以及电子病历数据库。推进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以健康泗阳便民服务平台为载体,以虚拟电子健康卡为纽带,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覆盖卫生健康全流程服务。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县第一人民医院管理平台、120指挥平台、全民健康服务平台达到三级等保。

2.提高互联网+健康服务建设水平。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设以为服务群众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系统。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设基于电子病历的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管理高效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符合规范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实施就诊一卡通工程。努力创建县级远程会诊、影像、心电、病理、检验等五大中心,实现县级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系统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集中读片、出具诊断报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医学咨询等远程医疗业务,系统支持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等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督促二级以上医院完成实名制改造,将诊疗信息、体检信息、妇幼保健信息与市平台对接,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或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完成智慧医疗平台三级等保,督促二级以上医院完成等保测评。建设疾病分析平台,开展疾病大数分析。建立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开发居民、医生及监管等应用APP,开展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多种手段并行的支付服务,建立本县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的信息平台,实施大数据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指导居民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3.促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发展。推动健康医疗产业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服务网络,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积极开发智能终端、数据管理系统、移动医疗设备和医疗健康应用软件,实现多项检测数据的网络接入,同时对患者的行为习惯、用药记录进行智能的监护和跟踪。通过对医院的临床数据、运营数据、物资数据进行挖掘,解决医院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弥补医院管理漏洞。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居民健康提供服务,鼓励区域性和医联体内部的信息医疗业务平台建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医疗资源满足个性化、精准化健康医疗服务需求。

专栏7:健康智慧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升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暨“智慧医疗”一体化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县数据汇总,全县所有医疗机构互联互通。构建县乡村三级互联互通的诊疗信息化服务网络,建设互联网医院,支持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疗,完善移动诊疗系统和远程医疗体系,推动互联网医院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到2025年,打造互联网医院3个。推动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支持有效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开展县域内成人新冠疫苗接种核查与比对工作,建设核酸检测系统,利用省统一的核酸检测系统,开展预约、缴费、采集、运送、检测结果反馈。

(七)高标准推进健康泗阳行动

1.落实全民健康战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健康宿迁建设的各项要求,统筹协调县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合力推进健康泗阳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全民健康体检工作,收集并分析各类人群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管理,加快构建“健身、防病、治病”一体化全民健康体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2.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积极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进一步筑牢“健康泗阳”创建基础。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健康中国理念,传播卫生健康知识,传授健康生活技能,引导群众增强健康意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以“爱国卫生月”及各类卫生宣传日为契机,突出重点人群,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养成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大力推进“三减三健”专项活动,科普“两库一机制”。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的实施方案》,全方位推进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全面落实《第二阶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16-2025)》,依托主流媒体,提高核心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

4.营造宜居健康环境。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和群众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传染病、慢性病防控紧密结合;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健康城镇创建;加强技术指导,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继续开展省级及以上卫生乡镇创建工作,2022年争取实现省级及以上卫生乡镇全覆盖。

(八)建设现代化卫生健康治理体系

1.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卫生健康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控制。推进卫生健康“放管服”改革,促进卫生健康政务服务便利化。加强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探索开展基层医疗机关依法治理,全面提升卫生健康系统依法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及时排查化解医患纠纷,开展安防达标行动,依法打击涉医违法行为,完善医务人员执业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医患和谐的舆论氛围。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法治建设的责任体系、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把法治建设融入公立医院管理运行的全过程,发挥法治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医院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公立医院党委会、行政办公会议事规则,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医联体建设规划,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开展医联体绩效考核,不断提高建设实效。至2025年,泗阳医院、县中医院、康达医院分别与3家乡镇医院及其所在乡镇部分村居卫生室建成紧密型医联体。加强卫生健康综合监管。构建医疗卫生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推进公共卫生在线监测,启动游泳场所、餐饮卫生消毒企业、放射性卫生机构在线监测试点,并逐步全面推开。加强医疗卫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

3.强化行业综合监督。规范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组织实施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达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推动执法装备保障提档升级。积极推进辖区内常住人口1.0人/万人的标准配备卫生执法和卫生监督协管人员,组织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执法监督机制等卫生监督体系更加规范,执法能力与执法保障明显提升。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卫生行政处罚权力事项清单违法行为排查,探索建立系统内违法行为线索收集移送制度,根据卫健系统内科室、直属单位、卫健中心各自工作职责,收集移送行政检查中发现的违反行政处罚权力事项行为,加强部门之间联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进一步拓宽处罚种类,加大执法力度,推动卫生行政处罚权力事项清单履职尽责。

专栏8: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机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推动队伍建设、设施建设、执法装备、监督机制等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提升,泗阳县卫生健康监督机构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强卫生健康监督人才队伍培养,每年培训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协管员100人。到2025年,按辖区常住人口1.0人/万人的标准配置卫健执法人员和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建设智慧卫监综合监管体系,推动饮用水、公共场所室内环境、医用辐射场所、餐饮具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等重点场所的在线监测。创新网格化区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各方联动、协调处理、考核评价等制度,推动省市共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信息系统,推广在线监测、监控、跟踪溯源等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卫生监督非现场辅助执法能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全力以赴推进落实。高度重视“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卫生健康工作,为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确保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越来越大,并重点向公共卫生、社区卫生等基层领域倾斜。

2.密切分工协作。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规划实施。财政部门要加强经费保障和监督,人社部门要指导做好人才引进和招聘工作,规划部门要支持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民政部门要参与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医保部门要在医药、医保等方面与卫生健康部门加强沟通协商,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协助卫健部门有序组织实施规划。

3.稳步有序推进。切实把卫生健康工作重点放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加强医疗机构的软硬件建设。围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吸引、培养、使用工作力度,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4.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党的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动依法行政、依法行医,构建有利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医德医风、行业作风和卫生健康文化建设,转变工作理念,增强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全力塑造新时代卫生健康行业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