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6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泗阳县2021年度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泗政传发〔2021〕11号)。为便于推进和贯彻实施,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的指导意见》,起草出台了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为实现“河道通畅、水体清澈、岸坡绿化、景色优美、长效管护”的建设目标,2021年计划建成农村生态河道65条,长296.76km,其中县级河道18条,长168.27km,乡级河道47条,长128.49km,建设任务分布在13个乡镇(街道)。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河道水系连通。在历年实施的河道疏浚、中小河流治理以及水系连通等项目基础上,各乡镇(街道)要大力推进农村河道水系连通,清除河道坝头坝埂,打通断头河道,提高水体流动性,加强沿河排污口管控,强化截污纳管,保障河道生态功能,维护水体健康环境。
(二)注重河道生态修复。河道内合理种植水生植物,培育适宜生物栖息及繁殖的生态条件,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尊重河流自然形态,避免裁弯取直,尽量保留河道原生状态。采取草皮护坡、生态护岸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新建农村生态河道的护岸采用有利于水体交换,适宜动植物生长的生态材料,逐步改造原有硬质护岸,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三)加快河道内源治理。科学制定河道内源治理方案,重点围绕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违法圈圩、乱堆乱放、乱耕乱种和乱排乱放等问题,以及河道内生产生活垃圾清理、生物残体及漂浮物清理、清淤疏浚等方面开展排查、整治、管护等工作,确保河道沟渠沿线垃圾、有害水生植物及岸带植物、落叶、底泥污染物等得到有效治理和管控。
(四)精塑河道生态景观。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河道、河段不同定位,结合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湿地等不同功能需求,兼顾商业、景观、亲水等需要,注重植入绿色、乡愁、田园、文化等元素,根据实际需要,建设人行游路,打造各具特色的农村生态河道,构建“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
(五)提升河道管护水平。以全面实行“河长制”为引领,落实河长管护责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管护机构、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等,严禁破坏河道健康生态行为。全面推广河道、交通、绿化、垃圾、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模式,设立统一规范的河道管护公示牌,加强水行政综合执法,保障河道生态功能长期稳定发挥,切实提升河道管护水平。
四、时间要求
8月底前,各乡镇(街道)根据下达的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并报县水利局备案,同步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并于10月底前完成全部生态建设任务。每月10日前将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进展情况报县水利局,由县水利局汇总后统一上报至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