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名称 泗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泗阳县教育扩优强县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索引号 01432281X/2024-00246 分类 政府文件   教育    通知
发布机构 泗阳县人民政府 公开日期 2024-09-09
文号 泗政发〔2024〕67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泗阳县教育扩优强县三年行动计划.docx
时效

泗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泗阳县教育扩优强县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场)管委会,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泗阳县教育扩优强县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县政府十八届三十五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泗阳县人民政府

2024年9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泗阳县教育扩优强县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7学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扩大教育优质资源,增强教育发展竞争力,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根据全县教育强县座谈会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发展需求,决定组织实施教育扩优强县三年行动,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增强教育县域竞争力和发展持续力,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改革更具成效、人民更为满意、核心竞争力更加彰显”的教育品牌,力争构建“紧跟现代化建设步伐、培养时代新人、赋能‘千里运河最美县’发展”的泗阳教育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五育”并举,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坚持改革创新。借鉴先进经验,大胆探索实践,坚持分类指导、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整体推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四)坚持依法治理。强化学校章程建设及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主要目标

到2027年,适应县域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整机制基本建立,优质资源配置水平有效提升,顺利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三星级及以上普通高中实现全覆盖,新建、扩建一批新优质学校,优质学位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主要目标为“5、4、4”:

“五个更加”:学前教育更加普惠化,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监测点达标率85%以上。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化,县域义务教育监测达标率达84.4%。普高教育更加品牌化,三星级(含)以上高中全覆盖。中职教育更加实战化,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实训基地)6个。特殊教育更加协同化,特殊融合教育覆盖率100%。

“四大提升”:治理能力、素质培养、队伍建设、数字化赋能得到有效提升。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五育并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智慧校园达标率80%。

“四项改革”:以集团化办学的深入引领,推进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协同育人4项改革落地见效。4个教育集团高效运转,“三学”课堂全面推进,普高录取率提升至70%,“三全”育人成效明显。

四、重点工作

(一)推动各学段教育扩优提质实现“五个更加”

1.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

(1)推进普及普惠建设。完善《泗阳县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施方案》,坚持城区平均每1万常住人口至少配套设置1所9-12个班级规模的幼儿园。新增小区配套园原则上建成公办园,鼓励存量小区配套民办园协议到期后转为公办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稳定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公办幼儿园占比达50%及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及以上,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0%及以上。全面改善薄弱园办园条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并通过督导评估认定。

(2)提升保育教育质量。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坚持保教结合,促进高质量师幼互动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全覆盖学前教研体系,健全县园两级教研机制,依托优质幼儿园建立教研基地。推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提高入园准备和适应有效性,严禁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3)全面规范办园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强化对幼儿园办园条件、师资配备、保育教育、卫生保健、安全防护、招生宣传等方面监管,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对幼儿园包括非营利性民办园财务监管,统一使用经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银行账户。定期对幼儿园名称不规范、违规收费、违规使用幼儿教材等问题进行治理。

2.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

(4)推进优质均衡创建。完善《泗阳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不断增加城西片区初中学位供给,满足入学需求。坚持重硬件、更重软件,重指标合格、更重群众满意度,重数量、更重质量,力争在国家和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5)实施优质校挖潜扩容。统筹有条件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特别是教育集团龙头学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通过利用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教学楼、调配教师编制等方式,在不产生大班额情况下,统筹实行适应学龄人口变化的学位供给。通过因地制宜改造学校地上地下空间、统筹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等方式,开辟学生活动场地。

(6)加快新优质校成长。根据县域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按照3年周期制定新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出台《新优质学校建设评估标准》。通过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优化提升基础较好学校等方式,加快举办一批条件优、质量高、群众满意的新优质学校。提升乡镇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发展。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再提升6所较为薄弱公办初中办学水平。支持学校在课程建设、育人模式、办学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

3.普通高中教育更加品牌化

(7)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依据学龄人口变化,动态调整学位资源,分设海门实验中学、桃州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提升改扩建优质普通高中。围绕县中振兴,定期专题研究泗阳中学发展,把泗阳中学打造成泗阳教育“领头羊”。根据普通高中学校设施设备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

(8)推动多样化发展。构建更加多样、更具活力的普通高中发展机制,泗阳中学开展普通高中教育集团课程创新实验,探索建立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协同育人机制,确保获评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或培育学校。致远中学巩固提升民办教育首位度,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确保获评省特色高中建设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星级提升工程,实验高中、桃州中学力争创成四星级高中;桃源路中学、海门实验中学、王集中学力争创成三星级高中。

4.职业教育更加实战化

(9)统筹布局发展。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时启动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图书楼建设,全县改建2个省级实训基地,新增2个省级优质专业,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2025年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达标。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创建成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泗阳分院,成子湖中专和霞飞中专加快特色化办学步伐。

(10)赋能产教融合。职业学校深化与企业、园区合作,在专业设置上做文章,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泗阳高端纺织、家居制造、食品加工等县域主导产业,精准把握企业对人才培养需求,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提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共建特色专业,激发整体办学活力,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保持在75%以上。

(11)优化职业培训。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依托职业学校建立劳动者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职业培训模式,不断完善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和实效,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70%。每年培养现代学徒和企业新型学徒500人以上,企业订单培养规模占比招生总量不低于20%。积极推动职业学校承担城乡社区教育机构职能,全县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70%。

5.特殊教育更加协同化

(12)推动特教达标建设。通过改扩建、学段贯通等方式,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制特殊教育服务。在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高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前和高中阶段残疾儿童入学(园)率。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专业配足配齐特教教师,实现动态平衡。以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为抓手,完成区域特教管理中心、科学精准的诊断评估中心、优质特教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合作共生的康复中心、面向未来的发展研究中心、服务区域的师资培训中心“六大中心”建设。

(13)推进普惠融合发展。优先将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纳入资助范围,对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予以补助,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特殊融合教育覆盖率100%,义务教育送教上门比例降至5%。制定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训练基地、乡镇融合资源中心和普通中小学资源教室运行规范,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培训,组建“特教骨干教师培育站”,开设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泗阳专班。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和信息技术等相结合,创建融合教育示范县和示范校。

(二)实施治理能力、素质培养、队伍建设、数字化赋能“四大提升”行动

1.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14)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县委教育工委持续巩固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加强与派驻纪检组协作配合,推动学校行政管理“三重一大”事项主动接受监督。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学校党组织作用,党组织书记主持党组织全面工作,督促检查党组织决议贯彻落实,校长按照党组织有关决议,全面负责好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书记和校长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

(15)加强教育行业治理。规范学校“五项管理”,强化作息时间、课程教学、作业考试、课后服务等方面监管。明确财务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中小学收支监管、基建和修缮项目审计,实行校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每年财务内部审计面不少于20%。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合理控制民办义务教育规模。健全办学信息公开制度,重点公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招生入学、收费项目及标准等信息,保证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16)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全面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推进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有效遏制涉校涉生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涉教纠纷调解机制,规范依法处置程序,强化对校园安全事故问责机制。持续开展好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侵害、防骗反诈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素质培养提升行动

(17)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深化学科德育,落实中小学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开展学科德育教研试点工作,构建中小学纵向有机衔接、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横向贯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探索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建设,打造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加强思政课教师基本功锤炼,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18)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整体规划设计国家、地方、校本三类课程。加强科学教育,开齐开好科学类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入开展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和综合实践。加大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指导力度,保证完成必做实验和开展探究实践活动,组织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19)锻炼体艺实践素养。深化教体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建立“教会勤练常赛常演”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艺术素养测评、体艺特色学校创建,推进体艺实践社团活动,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推动“‘三维五育’劳动清单评价”成果转化,深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功能,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内外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对中小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教育。

(20)强化学生心理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润心”行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心理健康学科研训员,为学校配足配齐心理健康教师。依托县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平台作用,常态化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加强医教结合,稳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工作,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1)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完善拔尖学生培养机制,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早期培养,重点围绕基础学科,构建“宽门槛、多通道、高层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鼓励跨学科教学研究,重点围绕初高中全学段教学计划的整体统筹,科学探索课程建设、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方面中小学一体贯通,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服务。坚持行政主导,强化专业支撑,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

3.队伍建设提升行动

(22)锤炼校长队伍。注重选优配强书记校(园)长,落实任职条件和专业标准,规范选任程序。创新书记校(园)长能力提升途径和长效机制,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办学活力,规范学校管理,定期组织考核。鼓励校长勇于改革创新,争当敢担善为的先锋、争当创新创优的表率、争当正身律己的标杆,不断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成长为懂教育、爱教育的专家型书记校(园)长。每年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评选表彰一批最满意校长。

(23)强化教师管理。建立常态化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将交流轮岗工作经历作为学校中层干部提任校级干部的重要条件。面向薄弱学校,因需实施教师组团流入。推动优质学校的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赴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期限3年,在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评聘中给予倾斜。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强县域统筹,在县级层面推动编制、岗位和骨干教师的统筹管理、科学配置和灵活调剂。加强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发挥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完善保障措施,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师资源配置管理机制。

(24)优化教师培养培训。优化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强化面向“双一流”建设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校园招聘,加大体育、艺术、劳动、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和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名师名校(园)长辐射带动作用,高标准推进县级培训项目。持续打造“双航杯”教师论文评比和“双华杯”教师素养大赛建设品牌,以赛促培。力争新增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正高级教师6人、省特级教师2人、市名校长2人、名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55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以上。优化“131”教师培训平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科学、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培训。每年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

(25)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实行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完善师德师风承诺书和负面清单制度。严查侵害学生健康、有偿补课、学术不端等行为,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加大师德典型选树力度,每年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评选表彰一批师德标兵。

4.数字化赋能提升行动

(26)汇聚数字资源。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教育管理和评价改革,探索未来学校新形态、教育发展新赛道。遴选10所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培育“灯塔”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制定《泗阳县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完成“十四五”智慧校园达标率80%的目标任务。用好省名师空中课堂学习平台,促进“双减”政策落实。建立全县基本教案、课例、教学模式资源共享平台,打造新型云端学校。深入推进“双师课堂”建设,变革传统授课模式。

(27)搭建载体平台。深化泗阳县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实现教育业务协同融合。建设教育城域网,推进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夯实教育大数据平台,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支撑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管理、教学研究、个性化学习、教育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打造全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实现教育信息服务“一网通办”。

(三)深入集团化办学,引领推进“四项改革”落地

(28)深化集团办学模式。以改革思维深化集团化办学内涵,坚持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强带新发展战略,深化集团化办学机制,完善集团化办学和教学共同体运行模式。发挥考核作用,充分释放龙头学校引领和集团总校带动作用。统筹处理好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与各成员校特色发展、纵向学段与横向学科关系,建立“权责清晰”的集团总校长负责制,推动集团内教育全要素有序流动,支持总校长在集团内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交流轮岗、评价考核等全过程担好重任,教干和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教师总数15%,教学质量差距逐渐缩小,率先实现集团内学校优质均衡。创新学生培养机制,积极探索集团校优生长链条培养模式,实现对学生发展支持由单体学校向集团供给转变。

(29)加大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制定《泗阳县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素养化“三学”课堂建设,打造更多学科拓展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品牌。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建立优秀案例常态化交流展示机制。鼓励支持学校申报省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等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加强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积极推动整本书阅读,引导全学科阅读向跨学科阅读深化。

(30)推进质量评价改革。完善修订《泗阳县中小学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十项要求》《泗阳县中小学教育质量考核办法》,优化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建设学校质量自评系统,完善学业考评与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实施无感式、伴随式数据采集,引导学校加强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增强评价真实性、科学性、精准性。

(31)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完善入园政策,优化入园工作机制,努力保障适龄幼儿及时就近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改革成果,深化落实“教育入学一件事”办理。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健全完善随迁人员以居住证及缴纳社会保险、进城务工人员和返乡创(就)业人员以签订正式劳务合同及缴纳社会保险为主要依据的子女入学政策,进一步保障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有序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普通高中录取率到2027年达到70%。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分配方式,加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职业教育开展1+X证书试点,年考证人数在400人以上。扩大五年制高职办学规模,每年招生不少于1000人,稳定中高职“3+3”贯通培养模式。

(32)探索协同育人改革。建设泗阳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动形成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落实各方责任及沟通机制。建立课上课后一体衔接的学校育人新生态,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建立家校协同育人专家库,编写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指导手册。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整合利用全县人文和自然资源,为学校和学生开展校外活动创造条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动泗阳县教育扩优强县三年行动工作领导机制,由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任“双组长”,构建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抓教育的责任体系,着力破解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县各有关部门依据工作职责,做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政策、项目、资金等保障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化作风、效能建设,细化年度目标,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加强资金保障。坚持多渠道筹措经费,有效保障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完善各类教育经费预算投入和拨付制度,统筹用好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大力支持教育资源建设。征收的教育附加费、土地出让收益等费用,足额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全面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三)加强考核监督。发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县教育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泗阳县教育扩优强县三年行动计划的统筹推进,每年度印发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清单,每年开展一次成员单位述职,及时总结行动计划实施成效、经验,凝聚全社会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合力,保障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