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六增六强”,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深入开展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年、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年、社会治理创新创优年“三个年”行动,经济社会呈现运行平稳、转型加快、民生改善、和谐有序的良好态势,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主要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亿元,同比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5亿元,同比增长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7亿元,同比下降4.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83元,同比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1.215亿美元,同比增长37.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完成目标的109%;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量待省统一核定后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在预期区间。
二、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百日攻坚”“三比三赛”活动,全力以赴加快重大项目建设。48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90亿元。列省重大项目国望差别化纤维,累计完成投资超10亿元,项目建设超序时推进,预计今年9月一期正式投产。“四新”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县新开工项目完成92个、其中10亿元以上12个,计划总投资438.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1.8%;新竣工项目完成80个、其中10亿元以上9个,完成投资291.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6.5%。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强。先后举办深圳、常州、“9.21请进来”等专题推介会15场,配合市相关部门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8场,组织参加深圳电子展、中国(上海)产业用纺织品年会等大型招商活动近20场,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4个,其中10亿元以上大项目23个。
2.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2.4:43.5:44.1,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农业经济更具特色。“农文旅”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建成小史集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园、来安月季小镇休闲农业创意园,开创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农业休闲旅游总产值达11.2亿元。深化“三稳”保供力度,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4.5万亩,粮食年产量达64.4万吨;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40万头;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成全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泗阳白酥梨”荣获国家地标农产品,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8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5%,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工程,推广种植优质粮食面积达5万亩。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壮大,工厂化食用菌、水饺、泗阳鲜桃产业规模化效益不断凸显。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全县实现工业开票销售422亿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工业增值税10.6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工业用电量23.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5%。“521”工程持续深入,兼并重组500万元以上竣工项目12个,其中超2000万元项目4个;85个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全部开工;新增开票销售超2000万元企业60户,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18户;完成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40个,认定转化高科技成果43个。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1%,26个列市服务业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2.22亿元。旅游、电商、休闲娱乐、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成功引进大型城市综合体吾悦广场,累计培育电商企业1500余家,带动电商群体就业3万余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60亿元,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等荣誉称号;“醉美泗阳”电商平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新增成子湖度假区“泛溪问水”等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3家;连续六年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3.城乡综合实力得到新加强。区域综合交通进一步完善,泗阳高铁接入全国高铁网络,267、347等重点省级道路工程有序推进;泗阳港城西码头建设已见雏形,河海对接发展意义凸显;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46公里、危桥改造25座,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覆盖率、规划发展村庄等级公路通达率实现“两个100%”,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县道维修16.5万平方米。136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投放使用,在全市率先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危旧房屋排查整治累计排查房屋1754栋,农房抗震改造试点累计完成改造928户;12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棚户区改造完成104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151套,公租房分配完成省定目标。“九河”清流绕城工程、尾水利用再生项目有序推进,建设完成乡镇污水管网“十个必接”10公里、城区污水管网20公里;铺设城区道路供水管网10.5公里,新一水厂扩容8万吨。强化城区绿化建设和修补,30万花灌木进城栽植,25个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大力实施河道整治工程,累计治理河流18条、60.2公里,惠及周边村庄、社区35个,受益人口约12.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获批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试点。
4.科技文化水平实现新提升。科技创新主体加快涌现。全县拥有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3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49家。科技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178家,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入库2家,获批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突破。获批18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其中海光金属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实现我县该类项目零的突破;群鑫电子、泗水纺织获批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项目,稳德福获批省社会发展项目,荣马光电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形成以印刷制版、玩具制造、乐器制造、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影视娱乐为主要门类的六大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4.5%,全县文化产业名录库“三上”企业70家。县文化馆、图书馆正常免费开放,全年公共图书馆累计服务75.2万人次,文化馆(站)服务198万人次。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全年累计开展人情新风《宿九条》演出、“泗水讲坛”、道德讲堂等系类文化惠民活动613场,举办线上阅读推广活动100余场次、线下阅读推广活动65场次,居民综合阅读率达85.8%。杨树博物馆4A级景区复核工作启动,百年梨园、东篱花田、月季小镇等乡村旅游品牌持续提升,全年接待游客15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43亿元。
5.民生福祉领域得到新改善。紧扣全面小康“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施“四送举措”精准到户、“四资管理”精准到村、“四项工程”精准到片区,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片区面貌明显改善”,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工程,举办招聘会73场,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7%;支持成功自主创业6359人,引领大学生创业868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2.9万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达标率88.73%,省市优质园占比达91.3%;高考本科达线率85.18%,蝉联全市八连冠;完成泗阳海门实验中学等10个学校新建和改造工程。持续优化医疗基础资源。常态抓牢疫情防控,争取疫情防控各类项目资金2200多万元。县第一人民医院建成投入运行,脑科医院开工建设,康达医院门急诊综合楼主体完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2.6%,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均达100%。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融合、覆盖城乡的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新建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家。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新增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群体3.96万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扫黑除恶成效显著,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信访形势平稳向好。
6.生态环境改善彰显新面貌。高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点位长制”抓扬尘管控,PM2.5年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2.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同比削减8.02%、8.64%、0.79%,各项指标三县两区排名第一。2020年全县1145个畜禽养殖场(户)综合治理实现“两分、三防、四有”全覆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8%,农膜回收率达88.6%。完善镇村污水处理“1+1、1+2”模式,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续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坚守“三条红线”,全面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加强中运河竹络坝和双桥水源地保护,推进成子湖生态清淤,新增生态湿地4.7万亩。洪泽湖禁捕退捕、住家船上岸工作稳步推进,深入开展河湖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长效实施省考断面周边水环境整治,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100%。新建改建农村公厕76座,提升改造压缩式垃圾中转站6座。推进生物质锅炉整治和“五大湿地”建设,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水土气”环境质量全部达标。
7.改革创新服务树立新标杆。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五减”行动,工业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事项时限减少30%、审批材料减少50%。率先在全市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区,集成11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省首台县级“云电e站”水电气网自助服务一体机进驻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区,县乡村三级统一的自助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深化政务改革,持续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0项、公共服务事项108项,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行企业开办新模式,压缩审批办结时间,施工四证审批时限由原来的6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实现“四证齐发”、手续“零延时”办结。推行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容缺办理”模式,重大项目实现“一号通办、全程代办”,“2212”改革走在省市前列。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疫情期间采取价格支持政策,降低企业水、热、电支出约8000万元。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土地交易面积5.7万亩、其他类交易总面积10.95万平方米,收回集体土地资源11.18万亩,获评省产权交易先进单位。
2021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设置,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纵观内外形势,我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环境总体良好,在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建议2021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
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
——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8.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3%
——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GDP增速同步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05%
——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14%
其中:高维持年限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19%
——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小于等于0.049人/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
——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完成国家、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上述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目标是预期性的,可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情况进行调整;节能减排目标是约束性的,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考核内容,必须确保完成。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1.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发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招大引强、招高引新” “1331”目标要求,重点招引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产出贡献好的品牌项目、龙头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研究高铁经济、 “一带一路”交汇点、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经济带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常态化谋划编排储备一批战略性和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严抓项目建设全程精细管理,对项目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进行全程督导,加强用地、用工、资金、供水、供电等要素保障,确保快建设、早达效。
2.产业经济发展不断壮大。深入推进工业企业培育。突出“工业为纲”,围绕高端纺织、绿色家居2个主导产业和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医疗健康3个重点产业,加快推动产业集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521”工程,完成500万元以上兼并重组企业12户;实施设备投资超千万元技术改造项目85个;新增市级智能车间项目4个以上;新增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1-2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以上;主板上市企业1户。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农文旅”融合发展方向,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化、片区化、园区化发展,着力将工厂化食用菌、水饺、泗阳鲜桃打造成为全国单打冠军产业。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7.6万亩。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引擎,深入实施服务业“投资提速、企业登高、集聚区倍增”三大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特色旅游、电商物流,提高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突出抓好吾悦广场、临港物流园、成子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年内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家、市级集聚区2个,力争实现省级集聚区零的突破,工业企业网络销售额达2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电商应用率达75%以上。
3.改革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理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行线上服务“一站式”全覆盖、审批服务“一网通办”,主动对接学习先进地区做法,强化软硬件支持,全力打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县。推行宅基地改革。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科学配置城乡资源要素,扩大土地使用权入市用途,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实施科技创新。加快开发区联炬智慧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创中心等科技综合体建设,持续深化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研发机构的战略合作,招引科技型龙头企业和带项目的科技型领军人才,力争全年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户、新增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30个、科技转化成果40个。
4.城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长效治理生态。建立绿色发展体系,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实施生态环境系统修复与污染综合治理,长效实施“水土气”环境治理,建设“天蓝、水清、地净”美好家园,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6天以上,村级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4%。完善基础设施。响应大运河文化带、产业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发挥大运河优势,规划建设泗阳港东码头到高铁站的货运快速通道;围绕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吴泗工业园、农业产业园三大园区以及国望差别化纤维、凯伦建材等重大项目发展,谋划建设大运河泗阳港城西码头、综合水运服务中心。继续推进县道维修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新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桥梁20座,同步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公里。提升城市内涵。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以创促建、以创促管,有序实施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完成房屋征收面积100万平方米。保障土地供应。满足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编制泗阳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开发片区面积约1万亩。彰显乡村特色。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成30个规划发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培育城厢卜湖、爱园果园、穿城砖井及颜圩、卢集成河及颜勒等6个村庄创建省级特色田园村庄;推进集镇风貌和内涵提升,形成“集镇风貌+田园风光”的郊野绿道。实施农房改善工程,年内改善3000户农户住房条件、“四类群体”实现应兜尽兜。
5.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富民主题,兴办民生实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创业就业上,积极谋划春季企业用工招聘会,结合就业创业“百日攻坚”行动,举办各类特色招聘活动,为用工单位提供招工平台。开展就业培训,扶持自主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教育事业上,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启动教育高品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小学校扩容建设工程,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医疗卫生上,围绕“健康泗阳”建设,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力度,常态做好疫情防控;优化基础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区域“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格局。社会保障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社保覆盖面,保障被征地农民、退捕渔民的长远生计。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力度,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综合治理上,建设覆盖全社会、互通共享的信息系统,提升“全要素”网格化管理水平。全面落实信访稳定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三量”工作法,完善社会矛盾预防调处机制,依法、依规、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切入“三年大灶”,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各位代表,实现2021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作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振奋精神、务实苦干,以更强的使命担当、更坚定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强富美高”新泗阳的美好蓝图!